1、“同学们,今天,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。他是谁呢?”
2、“他叫四毛,是三毛的弟弟。”
3、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。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。——于永正
4、学生发言很热烈,因为每个学生都对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了如指掌。比较完了,于老师说:“四毛在班里学习成绩数一数二,可是有个毛病——马虎;还有,好耍小聪明。有一天,发生了这样一件事——”
5、师:哪一首?(生答《草》)弟弟,这首诗我也学过。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。
6、“可是,加到第四块砖头的时候,四毛捂着屁股喊了一声:‘别加了!’大家猜猜,他为什么不让加了呢?”于老师出示了第四幅图,但四毛的后半身被纸盖了起来。
7、学生跃跃欲试,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。
8、师:反正都有个“白”字。(众笑)我先背给你听听: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……不尽……哎,最后一句是什么?
9、接着于老师一一出示了两幅图。
10、生:妈妈,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,背给你听听好吗?
11、于老师擦掉第一幅图,另画一图。
12、“写吧,”于老师说,“题目就叫《四毛趣事》。”
13、原来四毛的裤子裂开了缝,露出了白屁股!全体学生捧腹大笑。
14、无论什么理由,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了,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。——于永正
15、于老师用彩笔勾勒出一幅图。
16、生:哥哥,你记错了,是白居易写的。
17、师:好。(生背诵)我的女儿真能,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。
18、师:还有什么“一岁一窟窿”?(众笑)
19、下面是学生升入四年级时于老师上的第一节作文课。
20、师: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?(找一学生到前面来)现在我当你哥哥,你该怎么说?
21、生: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,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,可是第二年春天,它又长出了新芽。
22、生:不是!是“一岁一枯荣”。枯,就是叶子黄了,干枯了;荣,就是茂盛。
23、学生们饶有兴趣看着,会心地笑了。
24、师:小朋友,回到家里,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《草》背给妈妈听?(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)好,现在我当***妈,你背给我听好吗?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。
25、师:好。背什么古诗?(生答背《草》)
26、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猜,谁也没猜对。
27、于老师教学古诗《草》,进入复习阶段。
28、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,第一是兴趣,第二是兴趣,第三还是兴趣。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,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,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。
29、师:草?那么多花儿不写,为什么写草啊?
30、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?谁说说?”
31、生:奶奶,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?
32、师:还是弟弟的记性好,谢谢你。(众笑)谁愿意背给奶奶听?(指一生到前面)现在,我当你奶奶,你奶奶没有文化,耳朵有点聋,请你注意。
33、师:哦,我明白了。你背吧。(生背)“离离原上草”是什么意思?我怎么听不懂?
34、学生们熟悉的四毛又出现了,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,人人争着说图意。
35、“请比较一下,四毛和三毛有什么不同?”
36、生:这句是说,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。
37、又一个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开始了。于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四毛练武图。
38、生:哥哥,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