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爱国热情的诗句
1、归凤求皇意,寥寥不复闻。——杜甫《琴台》
2、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——曹操《蒿里行》
3、得相能开国,生儿不象贤。——刘禹锡《蜀先主庙》
4、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——杜甫《蜀相》
5、京国多年情尽改,忽听春雨忆江南。——虞集《听雨》
6、带长剑兮挟秦弓,首身离兮心不惩。——屈原《国殇》
7、归老宁无五亩田,读书本意在元元。——陆游《读书》
8、东南西北效皇极,日月星辰奏凯歌。——洪秀全《吟剑》
9、但愿苍生俱饱暖,不辞辛苦出山林。——于谦《咏煤炭》
10、汉臣曾此作缧囚,茹血衣毛十九秋。——汪遵《咏北海》
11、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——于谦《石灰吟》
12、谁料苏卿老归国,茂陵松柏雨萧萧。——李商隐《茂陵》
13、身报国有万死,双鬓向人无再青。——陆游《夜泊水村》
14、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!——岳飞《满江红》
15、玉皇开碧落,银界失黄昏。——毛滂《临江仙·都城元夕》< jUzIkU.NEt 编辑 >
16、穷年忧黎元,叹息肠内热。——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》
17、宫中羯鼓催花柳,玉奴弦索花奴手。——苏轼《虢国夫人夜游图》
18、抚剑长号归去也,千山风雨啸青锋。——康有为《出都留别诸公》
19、故国如尘,故人如梦,登高还懒。——詹玉《醉蓬莱·归故山》
20、春思远,谁叹赏、国香风味。——周密《绣鸾凤花犯·赋水仙》
21、但将千岁叶,常奉万年杯。——赵彦昭《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》
22、寸寸山河寸寸金,侉离分裂力谁任。——黄遵宪《赠梁任父母同年》
23、汉天子,方鼎盛,四百州。——黄庭坚《水调歌头·落日塞垣路》
24、今日楼台鼎鼐,明年带砺山河。——刘过《西江月·堂上谋臣尊俎》
25、倚高寒、愁生故国,气吞骄虏。——张元干《贺新郎·寄李伯纪丞相》
26、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——王安石《桂枝香·登临送目》
27、臣子恨,何时灭!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——岳飞《满江红·写怀》
28、埋没钱塘歌吹里,当年却是皇都。——魏大中《临江仙·埋没钱塘歌吹里》
29、祖国沉沦感不禁,闲来海外觅知音。——秋瑾《鹧鸪天·祖国沉沦感不禁》
30、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——李清照《夏日绝句》
31、指点六朝形胜地,惟有青山如壁。——萨都剌《念奴娇·登石头城次东坡韵》
32、金瓯已缺总须补,为国牺牲敢惜身!嗟险阻,叹飘零。——秋瑾《鹧鸪天·祖国沉沦感不禁》
关于爱国热情的诗句(二)
1、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——杜甫《春望》
2、卜宅从兹老,为农去国赊。——杜甫《为农》
3、所赖今天子,汉道日休明。——范云《效古诗》
4、武皇去金阁,英威长寂寞。——江淹《铜爵妓》
5、愁损辞乡去国人。——朱敦儒《采桑子·彭浪矶》
6、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——李贺《南园》
7、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。——屈原《国殇》
8、年驱驰海色寒,孤臣于此望宸銮。——戚继光《望阙台》
9、时危见臣节,世乱识忠良。——鲍照《代出自蓟北门行》
10、猛将谋臣徒自贵,蛾眉一笑塞尘清。——汪遵《咏昭君》
11、终是圣明天子事,景阳宫井又何人。——郑畋《马嵬坡》
12、乘云径到玉皇家。——刘克庄《木兰花慢·丁未中秋》
13、南北驱驰报主情,江花边草笑平生。——戚继光《马上作》
14、奏恺乐,归皇都,班爵献俘邦国娱。——何承天《战城南》
15、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——杨万里《竹枝词》
16、声何满子,双泪落君前。——张祜《宫词·故国三千里》
17、汉家天子今神武,不肯和亲归去来。——王之涣《凉州词二首》
18、望上国,山呼鳌抃,遥爇炉香。——柳永《送征衣·过韶阳》
19、愿得此身长报国,。何须生入玉门关。——戴叔伦《塞上曲二首》
20、杜鹃再拜忧天泪,精卫无穷填海心。——黄遵宪《赠梁任父母同年》
21、为问花何在,夜来风雨,葬楚宫倾国。——周邦彦《六丑·落花》
22、呜呼!楚虽三户能亡秦,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!——陆游《金错刀行》
23、诗称国手徒为尔,命压人头不奈何。——白居易《醉赠刘二十八使君》
24、歌钟旋可望,衽席岂难行。——张九龄《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》
25、山围故国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回。——刘禹锡《金陵五题·石头城》
26、都护行营太白西,角声一动胡天晓。——岑参《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》
27、於中应有,一个半个耻臣戎。——陈亮《水调歌头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虏》
28、天意眷我中兴,吾皇神武,踵曾孙周发。——黄中辅《念奴娇·炎精中否》
29、起望衣冠神州路,白日销残战骨。——辛弃疾《贺新郎·用前韵送杜叔高》
30、故国伤心,新亭泪眼,更酒潇潇雨。——王澜《念奴娇·避地溢江书于新亭》
31、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——曹松《己亥岁二首·僖宗广明元年》
32、放逐肯消亡国恨?岁时犹动楚人哀!湘兰沅芷年年绿,想见吟魂自往来。——查慎行《三闾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