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阅读教案
1、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。
2、――唐·李颀《古从军行》
3、想看看玉门关吗?出示课件:
4、谁来读一下?(指多个学生读)
5、――唐·李益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
6、如果让你来读,你觉得该怎么读?
7、不知何处吹芦管,一夜征人尽望乡。
8、今为羌笛出塞声,使我三军泪如雨。
9、农民伯伯劳动忙,大家都要爱惜粮。
10、师: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?
11、黄黄的小麦哪里来?农民伯伯种出来。
12、大大的馒头哪里来?白白的面粉做出来。
13、白白的面粉哪里来?黄黄的小麦磨出来。
14、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:黄河远上白云间。
15、刘禹锡《浪淘沙》:九曲黄河万里沙,浪淘风簸自天涯。
16、解词。这两句诗理解较难。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。
17、长安陌上无穷树,惟有垂杨管别离。――唐·刘禹锡《杨柳枝词》
18、在古诗中,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。(播放《阳关三叠》)
19、师:会了吗?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,你们接下面几句,题目我们一起说。
20、师:你们念的真好听,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,谁愿意自告奋勇?
21、师:秋天到了,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。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?
22、师:孩子们,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?白白的面粉哪里来?黄黄的小麦哪里来?
23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《凉州词》,就是这样一首。出示古诗《凉州词》,课件自主朗诵。
24、年轻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伤心欲绝,丈夫却只能在边关频频回头望着家乡而不能回家!
25、在说说、念念、玩玩、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《悯农》的含义及意境,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。
26、▲王昌龄的《出塞》: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27、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?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声里,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!
28、出示课件:诵读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。配上相关的解释。可以轻声地跟教师老师一起读。(配哀伤的乐曲)
29、是久处荒凉,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;二是杨柳发芽了,春天来了,新的一年开始了,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。
30、过渡:放眼望去,黄河奔流着,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。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,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:一片孤城万仞山。(出示图片)
31、理解:孤城指哪座城?(让学生知道玉门关的大概位置。课件出示中国地图〖标明凉州、黄河、玉门关,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。)
32、师:你们真像小诗人,下面,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。杨老师念第一句,你们接第二句,杨老师念第三句,你们接第四句,我们轮流念,好吗?
33、连年的战争,长年的戍边,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。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!让我们反对战争,维护和平,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!
34、小结过渡: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,气势雄伟,意境开阔。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,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,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。(过渡一: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,自然愁绪满腹,相思满怀。何以解忧?唯有羌笛――)
古诗阅读教案(2)
1、解题:理解偶和书的意思。
2、说一说(描写黄河的诗):
3、亲人思征人(配伤感的乐曲):
4、好!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!
5、征人思亲人(配悲伤的乐曲):
6、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
7、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
8、师:天气怎么样?你从哪里看出来?
9、年年战骨埋荒外,空见蒲桃入汉家。
10、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――《诗经》
11、这两句诗中,哪些字词你较难理解?
12、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,常让征夫怆然泪下。
13、教师范读,学生思考: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?
14、能让陈老师开个头吗?看谁能接下去,好吗?
15、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。
16、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晓风残月。――宋柳永《雨霖铃》
17、今天咱们学的是古诗,谁先来给我们背几首助助兴?指名。
18、师: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懂吗?还者十无二、三是什么意思?
19、想一想:读了诗,在你眼前,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?
20、可见,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,他们还埋怨什么呢?
21、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?(孤城的单薄,犹如树叶一片)
22、这样一座孤城,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,就更显得――孤单和渺小。
23、水边杨柳曲尘丝,立马烦君折一枝。――唐杨巨源《和练秀才杨柳》
24、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千古绝唱?(指名二位学生读、然后齐读)
25、孤单单的一座城。(仅仅只是城孤单单吗?哪里可以看出戍边战士的心情?)
26、▲王翰《凉州词》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琶琵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!
27、师: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《悯农》,就藏在这几幅画里,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。
28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:三万里河东入海。(在古代,河特指黄河,江特指长江。)
29、师:读得不够,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。师:读得不错,黄河有上百里了;师:哦,有千里之势了!)
30、师:接下来,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,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,好吗?谁先来?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,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。
31、当小老师,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。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,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,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、更正。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、帮助。
32、师:秋天,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,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,怎么办?那请你们看一看、听一听,我是怎么捡的?(教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)
33、师:羌笛何须怨杨柳,其实,杨柳在这里又有另外一层意思。你想知道吗?战士吹奏的是古代《折杨柳》曲子。课件出示:折柳送别的习俗。并出示跟杨柳有关的`一些诗句。
34、同学们,第一次来到你们学校上课就有一种亲切感,知道为什么吗?来,请你猜一猜。(陈老师在诸暨读过三年书,这三年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,使我走上了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。我视诸暨为第二故乡,所以来到诸暨,看到你们,感到特别的亲切!)
古诗阅读教案(3)
1、印有王之涣诗作的纸张。
2、看一看:想看看黄河吗?
3、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。
4、黄尘足今古,白骨乱蓬蒿。
5、再读读该句,你有什么感受?
6、――晚唐·曹松《已亥岁二首》
7、万仞高山的衬托下,显得单薄;
8、反对战争,维护和平(出示课件)
9、师: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。
10、这首诗有两个子难认,跟老师读一遍。
11、①埋怨朝廷。读出这种埋怨的情感来――
12、看荒漠图景,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:
13、过渡:回家真的有希望吗?出示征戍资料:
14、学生读熟古诗,借助课文注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。
15、师: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,奔腾万里的气势来!
16、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: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17、如果此刻,你就是那小男孩,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?)
18、师: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?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
19、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――李白《春夜洛城闻笛》
20、师:老师这里有几幅图,请你们仔细看一看,画面上有些什么?
21、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――唐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22、在唐代边塞诗中,有许多描写战争的,陈老师摘录了一小部分,咱们来看看:
23、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,春天的到来呢?(春天早点到来,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?)
24、▲王昌龄的《从军行七首》其四: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25、师: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,四个小朋友一组,每组诵读一句古诗,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楚又好听。
26、▲羌笛:笛。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。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、青海、四川一带,以游牧为生。
27、③埋怨朝廷有用吗?没用。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,读――(所以战士们埋怨杨柳是怎样一种情感?无可奈何!)
28、师: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,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,愿意的,请站起来!好,让我们鼓足气势,齐声朗读这一句――黄河远上白云间
29、如果诗歌仅止于此,就没有多大特色。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,还有它的特别之处,那就是一语双关。杨柳,在这里又指《折杨柳》曲子。
30、过渡语:熟读古诗,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,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,理解就很重要。让我们先来看前面两句诗: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31、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,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?如果他家有老母,他将如何对母亲说?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,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?请你任选一种角色,说说战士的心里话。
32、教师小结: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,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,虽乡音未改,但两鬓早已如霜,离开家乡久了,一切都可以改变,惟有乡音无改,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。
33、师: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,他就是《登鹳雀楼》的作者――王之涣。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,《全唐诗》仅存6首,但一曲《登鹳雀楼》,一首《凉州词》,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。
34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。原来古人有个习惯,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。柳与留同音,因此,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(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)自汉代以来,人们送别亲朋好友,爱折柳相赠,到唐代已极为流行。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。
古诗阅读教案(4)
1、附:《大馒头,哪里来?》
2、在黑板上写好《凉州词》一诗。
3、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吗?如:
4、课外阅读李白、孟浩然写的其他诗。
5、师:你看到了什么?(幼儿自主回答)
6、怨杨柳,即埋怨。埋怨杨柳什么?(不发芽)
7、▲何须:有什么必要。意即没有必要。度:越过
8、师: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?
9、为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完成一幅古诗配画。
10、因此,春风的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。
11、适时穿插:少妇城南欲断肠,征人蓟北空回首。)
12、释仞:仞是什么意思?谁来念一下材料中的内容。
13、指名背诵《赠汪伦》和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。
14、预设: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?为什么?
15、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16、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,老母惦记儿子,孩子相信父亲的情景。
17、师:我是怎么捡米粒的?让我们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!
18、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,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,懂得爱惜粮食。
19、师: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?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?我们一起来学一学。
20、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,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。
21、师:看来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了,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!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!(吟唱古诗)
22、师:这边有好多米粒,我们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捡米粒吧!天快黑了,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(速度放快)
23、师:你们唱得很动听,那我们集体来表演这首古诗,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演一演,跟着音乐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。
24、如此残酷的战争,如此荒凉的境地,如此寂寞的生活,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,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!
25、看了图片,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?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,显得那么荒凉、孤寂、冷清――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――孤。
26、师: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,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,可是,春风不度玉门关,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,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。
27、师: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?我们一起来听一听。你可以跟着这段熟悉的音乐配上我们新学的古诗一起轻声地唱一唱(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哼唱)
28、据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载,玄宗时,改府兵为募兵,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、六年,终于成为久戍之役,天宝以后,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、三。
29、为什么没有必要(不要去)埋怨杨柳不发芽呢?――春风不度玉门关!春风不到,这里就没有春天,杨柳自然不会发芽。(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,两句诗连起来读一遍)
30、贺知章,证圣元年进士,时年三十六岁,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,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。久别归来,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,喷涌而出,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。
31、你发现没有,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?(战争)是啊,唐诗中,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,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。(出示课件:边塞诗)
32、大诗人李白在《将进酒》一诗中也有描绘: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李白的年纪比王之涣要小13岁,我想,他一定是学了王之涣的这首诗,才有这样的想象吧。)
33、师:茫茫的戈壁,孤独的边塞,凄切的羌笛,无穷的痛苦。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,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――读――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!!